絲織物所用經緯絲纖度,是直接衡量紡織技術水平高低的指標之一。馬王堆1號漢墓出土的經緯絲纖度是非常精細的輕薄素紗禪衣,重49克(不到一兩),它的經緯絲纖度為10.2~11.3旦尼爾。這樣高的纖度,和近代繅出的最精細的纖度十分相當。出土的豐滿厚實的絨圈錦,經測試分析,底經是由10粒繭子組成的16.9旦尼爾的一根生絲,地緯是由17粒繭子組成的30.8旦尼爾的一根生絲。這說明繅絲技術已經達到能根據蠶絲纖維的精細來搭配蠶繭的個數,繅出絲織物品種所需的生絲纖度的水平。紡織品研究專家認為:“當時能夠利用簡單的繅絲工具便繅出這樣高級的纖度來,完全是長沙地區繅絲技術高度發展的結果!
麻紗的紡績技術,一般是用所紡支數高低來衡量。對馬王堆1號漢墓出土的苧麻布實測的結果,經紗支數為135~151公支,緯紗支數為161~209公支。研究者認為:“如果大家沒有看到出土實物的話,似乎達到了難以置信的程度…就是在后世要紡出這樣高支數的麻紗,也一定要有熟練而高超的紡紗技藝的紡紗工,作出最艱巨的勞動代價,才能達到這樣高質量和高水平的效果!碑敃r的織造工藝技術水平也是相當高的。馬王堆1號漢墓出土了漢代流行的絹、縑、綺、錦、紗、羅等許多品種的織物,其結構主要是平紋、斜紋和羅紋(絞經)三種基本組織?椢锉砻娴幕y都是這三種組織,按照設計的圖案紋樣變化而成的。